返回首页

明孝陵有哪些景点?

175 2023-10-16 18:56 admin

(1)下马坊到大金门为导引区。下马坊是明孝陵的正式入口,位于孝陵卫镇附近的卫岗东坡,上书“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藉以告示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陵墓主人的尊敬。由下马坊向西北行约755米,便到了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这是一座长26.66米,宽8.09米的重檐式建筑。

(2)碑楼区。碑楼距大金门70米,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6.86米,与大金门一样也是下部为石造须弥座,束腰部雕花,上部砖砌,顶为木结构,上覆黄色琉璃瓦,因其造型方正,四面各有一个宽5米的拱形门洞,外形宛如一座城堡,俗称其为“四方城”。里面竖立着南京地区现存最高、最大的一座石碑,该碑为明成祖朱棣所立,高8.78米,碑文也为成祖亲撰,记述了他父亲朱元璋一生的丰功伟绩,全文2746字。

(3)神道石刻区。由四方城向西北行约100米,过御河桥便是神道石刻区,全长2000米的神道被分为两部分,前段(俗称“石象路”)呈西北走向,沿途分布着石兽6种12对24只,依次为狮子、獬豸、骆驼、 象、麒麟、马6种石兽,均取一立一卧两种姿势。全用整块石料雕成,线条流畅,体形巨大,风格粗犷,细部写实,看上去极富动感。其中狮子是百兽之王,被佛教尊为护法灵兽,显示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是只有皇帝陵墓才可使用的石兽,象征着皇权;獬豸是古代传说中能辨别忠奸的神兽;骆驼和大象是来自异邦的动物,立此有表明大明江山辽阔,皇帝威震四方之意;麒麟是象征吉祥的瑞兽。在帝陵神道上布置石兽是中国古代帝王陵的传统布局,作用为辟邪、守护、祈福、纳瑞。神道的后段呈南北走向,以一对高6.28米白石望柱(华表)为起点,走过望柱,神道两侧为东西相对而立的翁仲,计有武将两对,文臣两对,高度都在3.2米左右,均是一对有须,一对无须。武将身着甲胄,手执金吾,腰佩宝剑,神情肃穆,八面威风。文臣身穿朝服,手秉朝笏,神态庄重,谦恭温和,这是孝陵忠实的守护者和仪卫者的象征。

(4)陵宫主体建筑区。陵宫的主体建筑区由神道区一条蜿蜒曲折西流入湖的内御河自然分开,又由一座石构单曲拱桥紧密相连。布局上,明孝陵陵宫仍依照“前朝后寝”的格局和前后三进院落模式。从陵宫门(文武方门)至享殿前门以及前门两侧的具服殿、御厨及东西井厅为第一进院落;第二进院落从享殿前门至享殿包括东西配殿,是陵寝祭祀活动的中心;第三进院落从内红门到宝顶,包括御河及升仙桥、方城、明城等。“后寝”是朱元璋及马皇后亡灵安息之处,是禁地。

陵宫门(文武方门)是这组建筑的入口,共有五座门道,正门顶部结构为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正门上嵌青石门额,阴刻楷书“明孝陵”三个镏金大字。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孝立尊卑序人伦,以“孝”命陵,集中体现着陵寝主人的治国御民思想。作为陵宫内祭祀活动之中心的享殿,据考古学家推断,应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上覆黄色琉璃瓦顶的巨大重檐殿式建筑。

出内红门过升仙桥,就是方城和明楼。方城和明楼在建筑形式上为明孝陵首创。方城位于宝顶前,用大条石砌成,平面作长方形,面阔60米,进深34.22米,通高16.25米,下部为石造须弥座,束腰部分饰绶带纹和方胜纹等。方城东西两侧建影壁,影壁上装饰着精美的砖雕作品,有石榴、万年青、牡丹,象征着子孙繁育,江山永固,幸福美满。方城正中是一券门,高3.86米,门内是通向宝顶的圆拱形隧道,顺着54 级台阶而上,便是方城顶部的明楼。明楼面阔39.25米,进深18.4米, 南面开三座拱门,东、西、北各一座拱门,上为木质重檐九脊顶梁架结构。方城、明楼之北为宝城、宝顶。宝城围山(独龙阜)而作,为圆形,砖构城墙长约1100米。宝顶直径近400米,高约70米,孝陵地下宫殿就位于宝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