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洋泾?

165 2023-10-11 05:32 admin

一、什么洋泾?

这是一条宽有五六十米、东西走向的河流,自今大世界处与北长浜、周泾相接,东流至浦东古镇洋泾,注入洋泾港,长约六七千米。明永乐元年(1403),朝廷派夏原吉治理苏松水患,他采纳了叶宗行、张宾旸两位上海人的建议,浚疏范家浜,引大黄浦北流,至今复兴岛处与吴淞江合流。这样,洋泾浜便被新挖成的今天称之黄浦江的大江截成了东西两段。

清雍正十年(1732),上海发生了一次特大风暴海啸,损失惨重。

之后朝廷大力防洪,乾隆年间修成黃浦江土塘,东洋泾浜通黄浦江的入口被封,水源骤减,水流大缓,被改称为定水浜(亦称定水河)。于是,浦西段便去掉“西”字而名为洋泾浜了。

二、洋泾湖,面积?

景示范区

两湖位于绍兴东北部,属于袍江板块,所谓两湖,其实包括一南一北二个自然湖泊:北侧的湖叫洋泾浜,南侧湖叫湖则畈,二湖有河道相连,水脉相通,相距不足1000米,总水面面积达1.76 平方公里

三、洋泾浜读音?

你好!洋泾浜的读音为yáng jīng bāng。洋泾浜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位于黄浦江畔。它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渔村和码头,也是上海开埠后对外贸易的重要节点之一。如今,洋泾浜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处融合了古朴历史和现代风情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这里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古老的街区,还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希望这个简短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四、洋泾浜的特点?

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词汇量很小,其中绝大多数取自外语,极少数取自当地词汇。

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大幅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带有本地语法的痕迹。只用这少量的外语词汇和极其简单的语法规则,许多事物只能用迂回的比喻描画方式、用词组甚至句子来表达。

又者洋泾浜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殖民者的语言,是殖民者语言在异域的有限交际范围内使用的一种特殊变体。

洋泾浜使用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所以一般不被看作正式的语言,还算不上“混合语”。

五、什么是洋泾浜?

洋泾浜,原是上海的一条河浜,位于从前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后来被填成一条马路,即现代的延安东路。

洋泾浜的历史背景:

洋泾浜原本是上海黄浦江一条支流的河名,它东引黄浦江水经八仙桥西流,北通寺浜(今慈溪路、重庆北路一线)、宋家浜(今苏州河),西通北长浜(今延安中路),西南通周泾(今西藏南路)。它虽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浜,却四通八达。

1845年11月,上海道台宫慕久被迫公布与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商妥”的《上海土地章程》,同意把洋泾浜北、李家场(今北京东路外滩)南一带作为英人居留地。

1849年4月,上海道台麟桂又屈服于法国驻沪领事敏体尼的淫威,宣布将洋泾浜南、护城河(今人民路)北划为法租界。从此,本来默默无闻的洋泾浜成了颇受瞩目的上海两租界的界河;而“洋泾浜”(或“洋泾”)一词,则一度用作租界的代称。

洋泾浜英语:

当时随着大批从事经济掠夺的英商涌入,在没有共同语言而又急于交流的情况下形成一种:“商业英语”,西人称作“皮钦语”,华人则叫做“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主要特点就是以当地方言为主,夹杂许多英语词汇,属于不同语言人群进行联系的混合语言。

六、洋泾中学好伐?

上海市洋泾中学教育质量高,学风严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丰富,学校教学成绩在上海市内名列前茅。

上海市洋泾中学以严谨的校风著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倡勤奋、自律、自强的精神,对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魄进行全面发展,因此上海市洋泾中学好。

七、翻译洋泾浜语?

【英文翻译】网上翻译:Youcanyouup,nocannoBB.这种英文根本语法不通,老外完全不能看懂。

通顺意译:Don'ttalkthetalkifyoucan'twalkthewalk.意为:别光说不练。比较接近原意。等值翻译:Putuporshutup.[美国俚语]意为:要么拿出实际行动,要么闭嘴。非常接近原意,而且语体也接近,都是俚语化slang,veryinformal.

八、洋泾浜在哪里?

洋泾浜是原上海县城北郊的黄浦江的支河,长约2公里,宽不足20米,在江南水乡的上海,它实在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浜。

洋泾浜是英、法租界的分界河,所以也常被当作“租界”的代词使用;租界里生成和使用一种以沪语为母语,夹杂着英文词汇的pidginEnglish就是“洋泾浜英语”。pidgin与pigeon(鸽子)的发音相同,也有人把它讲作“鸽子英语”。

九、洋泾中学东校和洋泾中学有什么大的区?

东校是初中 洋泾中学是上海市重点高中

十、洋泾浜语的意思?

居住在上海江苏一带沼泽水边上原居民讲的一种方言